好书推荐——马克吐温作品推荐
2018-04-11 00:00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1]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作品推荐:

1、《汤姆·索亚历险记》

内容简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2、《王子与乞丐》

内容简介: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贫儿汤姆·坎第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苦家庭中,父亲游手好闲,酗酒成性。汤姆从小就生活凄苦,常常四处乞食,还得承受父亲和奶奶的辱骂和殴打,只有母亲能够给予他一点温暖。虽然如此,汤姆却有幸得到同样穷困的安德鲁神父的教诲,不但从他那儿听到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还学会了一点拉丁文和各种知识。在梦想中,汤姆就把自己想想为王子,还和小伙伴们扮演王宫里的分封游戏。谁知苍天不负有闲人,贫儿汤姆真的有机会当一次王子。一次,他被爱德华王子领进王宫,王子处于对外面世界和汤姆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汤姆互换了衣装,而他们本是同一天出生,相貌、身材、声音和表情几乎都一样,换装后连他们自己都分辨不出来。就这样,贫儿汤姆在王宫里当上了王子,而爱德华王子则到贫民窟里去受难。汤姆当上王子后,一开始更多是恐惧,唯恐自己被发觉要处以死刑,但是没有人发觉,包括老国王都认为王子只是神志不清,患了疯病,需要好好护理。随后,汤姆渐渐摆脱了恐惧,慢慢地适应了宫廷生活,甚至喜欢上那种前呼后拥、穷奢极欲的气派;在老国王死后,汤姆甚至能尽其所能地施行仁政,体恤下情。而爱德华王子则没有什么幸运,到了贫民窟,他还坚持自己的王子身份,于是很自然地被认为是患了疯病,并受到汤姆父亲的狠狠管教。后来,爱德华王子不得不穿着破衣烂衫,食不果腹,四处流浪,他加入流民队伍,差点被隐修士谋杀,还被迫做了小偷,幸好遇上了落魄的迈尔斯·亨顿爵士,得蒙照顾,才最终回到伦敦。在新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爱德华王子及时证明了自己才是真王子,是应当加冕的国王,而汤姆则是心甘情愿地帮助他恢复王子身份。

这部小说以贫儿汤姆在王宫的生活经历和爱德华王子的流浪生活为两条线索,在整体上具有马克·吐温所热衷的流浪汉小说的特色,其中对汤姆和爱德华的各自喜剧性经历的叙述具有马克·吐温特有的幽默色彩。


《王子与乞丐》
《王子与乞丐》


3、《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内容简介:《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是一本自传式游记,马克·吐温回忆了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做水手工作的经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怀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笔下,这条河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变化多端、难以琢磨的任性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既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极大,又养育着大河流域广大的国土上的人民。对于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马克·吐温来说,密西西比河简直是一所大学,它使他认识了许多奥妙的自然现象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密西西比河上的河水涨落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农庄的兴盛与毁灭,城市的兴旺与衰败。

在文本中作者还满怀欣喜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沿途城市的风光:柏林顿、圣路易、明尼亚波利斯、洛克岛、新奥尔良、圣保罗、杜标克。“每到一个展现在眼前的新地方,人们的惊奇和敬爱心理就更加深刻、更加增长。这样的人民和他们这样了不起的成就,不能不令人起敬。这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民族,要是为这种民族的前途担忧,那是大可不必的。”作者对每一个地方都由衷地赞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乐观,在这样的发展中,人类的智慧作用于自然而成果斐然,自然与文明高度地融合与并存。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关闭窗口